2008年12月2日 星期二

心理實驗法回饋

本週的心理實驗法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講解四個實驗設計方法:

  • Between subjects design (受試者間設計) : 每個受試者每個自變項只接受一個層次測試,優點是可以控制干擾變項,混淆程度最小。利用獨立樣本T檢定做統計,例如想知道某個新數學教學方法是否較傳統有效,因此選擇兩組數學能力和智力相等的40名學生,實驗組採用新的教學方法教學,對照組維持原來的方法,分別給予兩組受試者一個月的時間學習,並在此期間內給予三十題練習題,並進行測驗,測驗題目兩組皆為九十題難度相當的四選一選擇題,且主試者除按照測驗手冊的問題回答之外,不進行其他回應,且測驗情境皆為通風良好安靜的冷氣教室,若實驗組的平均成績較高,則此假說成立。
  • Matched subjects design (受試者配對設計) : 每個受試者每個自變項只接受一個層次測試,且在另一組有一配對對象,統計方法為相依樣本T檢定,可將受試者變項,如性別、年齡、階級、教育程度、智力、性格傾向等等的影響減至最低,缺點是配對不易,例如上述的研究可以將每周數學課的節數或性別加以配對,以免影響結果。
  • Within subjects design (受試者內設計) : 每個受試者接受兩個或以上的情境測驗,優點是可減少受事者人數減少成本,缺點是容易受到學習或記憶的干擾,例如上述的實驗改用同一班級的學生,分別進行十五天的新舊教學方法實驗,須採用平衡設計,也就是同一受試者在一段時間內接受多次干預或試驗,所以要將學生依雙號和單號分為前後兩組,以了解此教學方法是否有效,或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
  • Factorial design (多因子設計) : 是每個自變項與依變項都會發生的實驗設計,例如上述的實驗想知道,是否對成績好與成績差的學生都能有效的進步,

成績好

成績差

新方法

成績好新方法

成績差新方法
舊方法

成績好舊方法

成績差舊方法


第二階段則是透過四個實驗的例子,說明實驗設計的重要性,

1. 是否有控制組

2. 是否有自變項和依變項(受試者變項或可操弄)

3. 自變項與依變項如何測量

4. 實驗如何設計?和如何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差異?另外我還覺得可以考慮

5. 受試者來源如何?如何抽樣?

6. 區分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方法與標準?

7. 統計方法為何?若要形成因果關係,則需滿足在統計上有高相關,和自變項確實發生於依變項之前,及非第三變數所造成的假性變數關係

8. 實驗情境為何?有無可能造成社會期許的偏誤?進行時的人事時地物為何?

9. 是否有過度推論,將低層次的研究結果推論到高層次,或將高層次的研究結果化約為低層次。

以上是我的看法,希望大家指教


2 則留言:

  1. 用自己的例子來表現真的很不錯!推薦給系上二年級同學參考:)

    回覆刪除
  2. 老師:我實在很想知道我的第2部分還遺漏些甚麼因素,請您給我關於第2部分的回饋吧!

    回覆刪除

歡迎提供您的看法,讓我們共同學習,互相勉勵,謝謝您!

精選文章

用影片學社心

這裡是我最近收集,有關社會心理學的影片,內容涵蓋說服的的技巧, 腳在門檻效應 ,也就是對方逐步提出由小而大的要求,我們往往會因為答應前面簡單的小要求,而答應後面的大要求,而這個大要求才是對方真正的目的。還有一種是門在臉上策略 (door-in-the-face tech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