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幫生崖規畫暨就業輔導組舉辦了一個心躍高醫、讓愛起飛」~社區關懷週活動,我就以這個活動為例,來說明本周心理實驗法的上課心得。
上一週
主要討論了心理實驗的四個主要原則,及基本實驗過程和如何下操作化定義‵。
心理實驗法的四個主要原則,就是規律性、決定性、實證姓和化約性。
假設我覺得參加社區關懷周活動,將會有助於提升同學對社團服務內容的了解。
1. 因此規律性的意思就是說,參加社區關懷周活動發生在提升同學對社團服務內容的了解之前。
2. 決定性的意思就是說,參加社區關懷周活動會提升同學對社團服務內容的了解。
3. 實證姓的意思就是說,我可以利用問卷、量表、訪談或觀察實際行為發生的頻率等方法,來驗證提升同學對社團服務內容的了解的現象。
4. 化約性的意思就是說,我們可以利用簡單的方法來呈現我們觀察到的結果,例如因果關係及參與本活動就會導致同學對社團服務內容了解的提升。
架設我要針對此現象進行一個實驗操作,則至少有兩個名詞需要操作化定義,就是「參與社區關懷周」和「對社團服務內容的了解」,究竟何種程度可以代表此「參與社區關懷周」和「對社團服務內容的了解」兩種情形?因此我們的評估方式定義「參與社區關懷周」是指參與者在活動服務台領有闖關活動卡,並實際參與各攤位單位所設計的遊戲,並蓋滿十個章得到抽獎機會的人;「對社團服務內容的了解」是指在社區關懷週活動問卷的得分情形,而提升了解程度的意思是指在參與活動之後所做的相同問卷的得分增減情形。
若本評估是一個實驗設計,則實驗組是參與社區關懷活動中的人,而對照組究竟是從沒有參加社區活動的人?或單純是沒參加本次活動的人?是我想要請教老師的問題。
所以我覺得心理實驗法的四個基本假設和實驗設計的方法,都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獲得應用,並可避免一些不客觀的觀察,所可能產生做出錯誤決策的機會。